杭州民办“择校热”降温到什么程度?阳光招生如何严查违规行为?市教育局晒出2020年最新报告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为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杭州市教育局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为目标,高水平建设“美好教育”,以期让学生健康成长,让教师职业幸福,让人民满意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近日,杭州教育发布推出杭州教育2020年度大事盘点,将2020年杭州建设美好教育的这些行动,呈现给大家。今天,一起看第三期——《“公民同招”全面实施,“民办热”明显降温》。


今年,杭州市全面实行“公民同招”招生新政,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审批地招生,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数的民办学校均实行100%电脑派位录取,让民办“择校热”明显“降温”。


招生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千家万户,政策出台阶段,杭州市教育局召开各类座谈会20余次,广泛征求区县(市)教育部门、公办民办学校校长、“两代表一委员”、家长代表等不同群体以及市直相关部门等意见建议。


对选报民办学校未录取学生报读公办学校如何排序,审批地招不足的民办学校如何补招,一贯制学校小升初直升等针对各界关注的招生细节,市教育局一一明确,确保招生改革“一把尺”。此外,明确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报名和录取操作均在全市统一招生平台完成,统一使用市教育局开发的市区民办初中招生电脑派位软件,防止“暗箱操作”,确保招生改革“一盘棋”。


今年以来,围绕“公民同招”新政,全市召开家长会1000多场次。杭州市教育局在关键节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政策发布和宣传解读工作;开设服务专窗、开通服务热线和电子邮箱,专人为家长答疑解惑。


从2019年开始,杭州市加强入学预警,将小学入学预警信息由一年延长到三年,发布招生“红色预警”“黄色预警”,引导家长预先分流。今年起,杭州市实施公办初中入学预警,进一步缓解热点公办学校招生压力。


让更多学生在家门口就读好学校,杭州市精准摸排全市义务教育民办学校学生占比、民办学校生源分布以及未来3年各地学位余缺情况,摸清底数。同时,积极加强资源挖掘,引导各区、县(市)通过加快学校建设、学区(服务区)优化调整、扩班增容、顶额招生等途径,最大限度提高教育资源供给量,确保学位供给量与入学需求量总体达到平衡。


全程监督护航“阳光招生”,杭州市纪委监委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确保招生改革部署到哪里,监督执纪跟进到哪里。在招生过程中和招生结束后,市教育局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分别开展两轮专项督查,到部分热点公办民办学校进行核查,严防录后替换、超计划招生、违规挂读和空挂学籍等行为,确保招生录取名单、学籍系统内名单、实际在校就读名单三者一致。同时,落实属地政府主体责任,杭州市将实施义务教育招生新政纳入市对区、县(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和市政府综合考评。


6月15日,备受关注的民办初中电脑派位现场,杭州市国立公证处、“两代表一委员”、新闻媒体和民评代表全程监督,当天公布录取学生名单。招生数据显示,主城区民办小学报名人数与录取比例为1.71:1,民办初中报名人数与录取比例从2019年的4.36:1下降到2.62:1。



“从数据上来看,小学毕业生基数在增加,报名民办初中的总人数却没有增加,同时平均派位比大幅度下降,报名人数超计划的民办初中数量在减少,可见‘民办热’确实降温了。”杭州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实行“公民同招”以来,民办学校提前招生、掐尖招生的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来源:杭州教育发布

制作:胡信昌

监制:邹滢君 岳海智